2010.12.02靜宜大學運動會

         很倉促的被通知要參加2010.12.02靜宜大學運動會,再次步入大學校園感受,輕春的活力,相信大家的焦點都在田徑及拔河比賽上,無論結果如何,參賽的選手一定是盡力了,當然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贏的一方,應該很少人會去觀察輸的為什麼會輸去比賽,眾人的眼光都被歡呼聲吸引時,也是另一方要默默離場的時候,勝者理當接受歡呼,敗者也不該受到嘻噓.    ~還好!還有一個~第二名可以拿回公司交差~

張貼在 未分類 | 發表留言

Hello world! 哈囉!

Welcome to WordPress.com.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張貼在 未分類 | 1 則迴響

2010.10.30我在中控室的最後一天

          我在中控室的最後一天,雖然是假日,確是忙碌的,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將近8年,
讓控制室的同事照顧8年,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控制室是公司向心力很強的單位,
在我未來向錢看的日子,如果有需要還是要大家 頂力相廷! 
         無論是在那裡 我是大雄!
張貼在 未分類 | 發表留言

檢討10月8日日月潭滑獨木舟

     10月11日 很幸運的遇到我們老大冰箱客~~..
老大告訴我~
一大早發現有一支槳裝錯了~~
                             這就是下午向右駛~晚上向左駛的原因
我是用對邊滑一下,錯邊滑2~3下…….靠岸的…..
其實~~剛下水時~差一點  就用後滾翻的姿勢~下水
好在那位大哥反應快~以及我這個ㄚ伯~平時有運動~
不然真的會用很暴笑的姿態落水~當然~~我們老大冰箱客€€當天就指導過我了~~
還有~原來 救生衣的拉鍊要拉上ㄚ~~~嚇暈了不少人~真的~很抱歉~~
以上告訴我自己~~不會就要勇敢說出來~~不要假會ㄛ~~
這還真的不是鬧著玩的~
PS:我還真的不知道如何裝槳~~
張貼在 未分類 | 發表留言

10/8 ~~日月潭之日夜處女航

    2010.10.08 老大指引我及ㄚ萌,到日月潭的月灣,從小到成人(成為中年人)
第一次到美麗的月灣,那裡是個有水有電有衛浴設備的露營區,有綺麗的景色,
讓人有遠離塵囂又不失方便的好地方;
白天在月灣的水域上,經熱心的教練指導後,
晚上就載著冰箱,冒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好手~冰箱客,
在美麗的煙火中,隨波逐流。船友靠近後發現是冒充者,
我又被稱作~ㄚ兵哥的小蜜蜂~  我乘冰箱客的愛舟~所以除了台啤~還是台啤~
我們這兩台船的動力~就是台啤~
~~感謝ㄚ萌守護著大家的裝備~~
 
張貼在 未分類 | 發表留言

我是小人物,你是誰?

我是小人物,你是誰? 你也是小人物嗎?那我們不就是一對了!
不要張揚—你知道,他們會趕走我們的。
當個大人物多麼無趣啊。 就像只青蛙—在漫長的六月裡喋喋不休說著自己的名字,
弄得自己人盡皆知,只為搏得沼澤中的一片稱讚。

~《我是小人物》,埃米莉‧迪更生

張貼在 未分類 | 發表留言

2010員工旅遊

       我這種所得一般的基層員工,一年來的小小精神上的支持,就靠公司的員工旅遊,也因為員工的權益越來越透明化,想要好的位置,好的日子,身邊坐的是自己人,就要早起排隊,今天因該是最後一批登記的第一天,聽說三點多就有人去排隊了,如此勝況好比在排春節時,頂著寒風在百貨公司外面,排隊買福袋,雖然只有兩天一夜,住的旅店很ok!對景點走的很深度,這次我到場05:20排第一梯次,很值得。
張貼在 未分類 | 發表留言

喜欢下雨天

《雨伞的故事》

歌词:

那是一个雨天 黄昏后的下雨天

匆匆的街头

我独自走在 雨伞的丛林间

是你,那么贸然的闯入我伞下的空间

就这样闯进我小小的世界

只是你我的天空

像雨后的彩虹

还来不及细数

就消失了影踪

会不会在一场雨

能够让你我记起(继续)

是你,也是我的小小的故事

(是你,也是我的雨伞的故事)

依然是个雨天 黄昏后的下雨天

冷冷的街头

我独自走在 雨伞的丛林间

是风,吹来的雨点打在我含泪的眼帘

就这样敲碎我心灵的世界

【只要足不出戶,超喜歡下雨天
會很涼,也很好睡
總覺得雨天有種莫名的寧靜,
也可以聽雨聲,看看下雨的世界。】

張貼在 未分類 | 發表留言

轉貼~女人究竟是用來幹啥的

       女人究竟是用來幹啥的

作者: 左邊美女右邊野獸

 

          創世之初,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後來,耶和華神見”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

女人是男人的配偶,是用來給男人作伴來幫助他的,她是他身體的一部分。

從原始社會開始,就有了男耕女織的勞動分工,男人打獵女人織布,注定了女人具備植物的柔弱性而男人則具備了動物的野性。

那時,女人是用來織布和繁衍人類的,她還可以當作商品和禮物轉讓買賣。

隨著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進步以及社會分工的日趨細化,女人開始有了更多的用途,男女開始有了平等的人格權力和自我價值。女人照樣也可以去狩獵去上學去當學者當領導成為富商。

漂亮的女人走在馬路上是一道靚麗的風景,這個女人是用來欣賞的;睿智的女人活躍在人群中是一圈美麗的光環,這個女人是用來仰慕的;溫柔的女人徜徉在愛的海洋裡是一簾溫馨的夢境,這個女人是用來陶醉的;嬌艷的女人穿梭在燈紅酒綠的夜色中是一座罪惡的城池,這個女人是用來發洩的。

《縱橫四海》裡有句經典台詞:女人是用來疼的。

說的是在發掘被火山熔岩所掩埋的龐貝城時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被燒焦的男人都處於反抗狀態,而女人卻蜷縮著,匍匐在地上。

在職場上,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叱吒風雲,但是回到家裡,再強悍的女人都希望有個肩膀可以小鳥依人。女人最期待的,不一定是超人般的本領和光環,超人總是在女朋友最需要他的時候換上那套藍紅色緊身內衣扶危濟困去了。女人需要呵護,需要關心,尤其是在她認為重要的時間裡陪伴左右。對她心愛的男人來講,在他看來極其微不足道的舉動都可能傷害到她的柔弱心腸。

柔弱的本質決定女人時刻需要男人的呵護和關懷,可男人呢?難道他生來就為了疼愛女人,誰又來疼他呢?!他反抗他拚搏的動力何來?!

是的,女人是用來疼的。湖南郴州市原副市長雷淵利,他受賄的900多萬元財物中,有500多萬元就是拿去疼了他的7名情婦。可在他入獄的那一刻,他所疼的女人們卻作鳥獸散了。有些女人,是沒必要疼的。

當然,女人也不能胡亂去疼的。有一次我碰到兩口子吵架,男的將女的按倒在地上使勁地打著,那女的哭著喊著直叫救命。實在看不過去的我上前就將男的拉開,見他還不依不饒的樣子,當即給他一耳刮子。結果那被打的女人不高興了,躺在地上衝我來了一句:”你有病啊,你憑什麼打我老公。”

這不,有些女人是根本不需要心疼的,她生性卑賤,受虐上癮。

老實本分的他夫妻雙雙下崗後,他不願讓妻子外出做事,他心疼她,他自己在外找了三份零工沒日沒夜地做事,以此來維持家庭開支,而他心疼的老婆則天天打麻將,他甚至連累了回家想喝口熱水的想法都成為一種奢望。後來有一天,他回到家裡,卻看到那個他心疼的女人居然跟一個牌友上了床。他不再心疼她,而是操起菜刀朝她砍去,他容不得自己心疼的女人的背叛。

可愛的小狗當你撫摸它的時候它就會乖巧地衝你搖動它的尾巴,你高興了也就會二下三下地繼續撫摸它。但如果這條狗無動於衷的話甚至反咬你一口,你還會再摸它嗎?!相信憤怒的你肯定會踢它兩腳方能解恨。

有個電視節目裡,一個一百多歲的老太太再嫁後,精神狀況一下子好了起來,她根本離不開她的新郎,只要沒看到他,她就不吃不喝,拄著拐杖站在屋門口悲切地大叫:”你這個死鬼到哪裡去了,你不要我了!”她一定要丈夫抱她、餵她吃飯。有人說,女人,就是女人,不管是年輕還是老,都是要人疼的。但是矯情的女人疼起來讓人心煩。

這個老太太的男人真是不幸,怎麼就攤上這麼一位,這不是自找罪受嗎?!我為你默哀。這個老女人也實在是太不講理了,一百多歲的人了也還這麼不懂事,你的男人要去工作要去掙錢養活你啊,你難道非要他時刻陪在你身邊抱著你給你餵飯,你以為你還是三歲小孩你以為你還是那軟玉偎香盡情發嗲的年齡。毛主席在你那個年代不是教育過你要自尊自強自立自重的嗎?!

是的,女人是用來疼的,但要看是什麼樣的女人,看你如何去疼,而且要疼有所值才是。

張貼在 未分類 | 發表留言

轉貼~後十字韌帶損傷及治療

前言 
相較於膝關節其他韌帶,後十字韌帶損傷相較佔少數,然而後十字韌帶在膝關節穩定度中扮演很重的角色。其受傷的機轉:主要為屈膝時,小腿受到一個由前往後的外力所致。臨床評估的方法包括:後拉測試(posterior drawer test)、股四頭肌收縮測試(quadriceps active test)等等 

 

慢性的後十字韌帶功能不全,會造成膝關節膝蓋骨股骨關節面及內側關節面的退化性病變,除了後十字韌帶帶骨撕裂性骨折(avulsion fracture)使用手術治療外,其他不同程度的後十字韌帶損傷之治療仍受爭議。單獨的後十字韌帶損傷,部分學者認為保守治療可達到不錯的效果;但若合併多韌帶損帶或經適當的復健仍有症狀的後十字韌帶損傷,則建議手術治療。

依據以往的文獻探討,後十字韌帶損傷佔所有韌帶損傷的3%,但確佔因韌帶損傷送至急診室處理病例的37%。與前十字韌帶損傷相比,探討後十字韌帶損傷的研究稍顯不足,而對後十字韌帶損傷之治療也較具爭議。本文將探討後十字韌帶的功能、解剖、受傷機轉及評估方式,然後介紹不同的治療原則及方式。

後十字韌帶的解剖及功能

後十字韌帶起始於股骨內髁外側緣而向下向後延伸至脛骨平台後側緣關節面下方約一分公處,平均長度為35毫米,後十字韌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各為 1. 前外束(anterolateral band , 最大) 2 .後內束(posteromedial band) 3. 半月板股骨韌帶(meniscofemoral ligaments )。生物力學上發現,前外束的張力隨著膝關節彎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後內束則與膝關節伸展有關。部分學者因此提出單一束的後十字韌帶重建(one bundle PCL reconstruction)是否可提供膝關節伸展及彎曲足夠功能的質疑。於是有學者提出雙股後十字韌帶重建(two bundle PCL reconstruction)的理論

    後十字韌帶主要的作用為避免脛骨後移(posterior translation ),當膝關節在彎曲30度及90度時,可提供85%100%對抗脛骨後移的力量。後十字韌帶一旦損傷後,外側側副韌帶、後外側結構複合體(posterolateral corner)及內側側副韌帶,則在對抗脛骨後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後十字韌帶受傷的機轉

       後十 字韌帶受傷最常見的機轉為膝關節彎曲時,小腿近端受到由前往後的力量所致(如騎車車禍,小腿撞到擋泥板) ; 在運動時,則是由膝關節過度彎曲所致1,5,11。另外,膝關節過度伸展也可能造成後十字韌帶損傷。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評估

          單獨後十字韌帶的急性損傷,病人也許僅有輕微的腫脹及不適,而不會有明顯的膝關節不穩定。因此,病患如果出現嚴重的膝關節不穩定或疼痛,要注意是否合併其他損傷。

詳細的詢問病史在診斷上很有幫助,特別是受傷機轉及受傷時膝關節的位置。在急診室要特別注意,95%的後十字韌帶損傷會合併其他韌帶的損傷,而最常合併的是後外側結構複合體的損傷(約佔60%)9。另外,要特別注意是否因為膝關節脫位而造成後十字韌帶的損摥,因為此時常合併腓總神經及血管的損傷。

        理學檢查從病人步態及站立時的姿勢開始,出現膝內翻外旋及膝反曲(genus recurvatum)的步態,可能暗示病患後十字韌帶損傷導致脛骨外緣的次脫位(posterior subluxation of the lateral tibia),因此病患可能會彎著膝走路,避免膝過度伸展。

        病患僅有後十字韌帶斷裂,可能會出現輕度至中度的關節積液及10-200的屈曲限制(與健側比)。但每個病人均要評估內側側副韌帶及後外側結構複合體是否有損傷,藉由膝關節彎曲300狀況下施實內翻、外翻試驗,檢查外側及內側側副韌帶是否受傷。

    完全伸直的狀況下,檢測後外側及後內側結構是否損傷,觸摸內外側膝關節緣式實施邁可穆瑞半月板測試(McMurray test),檢測半月板是否受損。

    膝關節彎曲90度時,實施後拉測試(poster drawer test )可評估後十字韌帶受傷的程度。正常膝關節彎曲時,脛骨平台前緣距股骨內髁前緣約為一公分,隨著受傷程度不同此距離會變小;甚至脛骨平台前緣掉到股骨內髁前緣後,依此後移位的距離(posterior translation)將後十字韌帶損傷分為:第一級(0-5mm)、第二級(6-10mm)及第三級(大於10mm; 屬完全斷裂)

    當病患出現大於10mm的後移位時,需另外評估是否合併後外側結構複合體的損傷。當候移位在膝關節30度彎曲時增加(最大),而90度時沒有增加,意指病人有後外側結構複合體損傷 ; 但若在膝關節30度彎曲時後移位增加,而90度時出現最大後移位時,意指後十字韌帶斷裂。另外,病人在躺著或趴著時,膝關節30度及90度彎曲時,出現外旋角度超過10-15度時(與健側比),為陽性反應。足內緣的最大外旋出現在膝彎曲30度時,意指後外側結構複合體損傷; 若出現在膝彎曲30度及90度時,意指合併後十字韌帶及後外側結構複合體的損傷7,27

    另外在髋關節及膝關節都彎曲90度時,可測向後沉病徵(posterior sagging),在膝關節彎曲60度時,可做股四頭肌收縮試驗(quadriceps active test )

    理學檢查後,接著是放射診斷學的檢查。評估是否有因後十字韌帶斷裂造成的退化性病變、脛骨平台骨折或腓骨頭骨折(意指有後外側複合體損傷的可能) 核醫骨掃瞄(Bone scan)可偵測早期膝關節的膝蓋骨股骨關節面或內側關節面的退化性病灶,以便利用手術治療來避免惡化。磁震攝影(MRI)在診斷急性後十字韌帶有很高的靈敏度及專一性,研究指出其診斷率可高達100%2。亦有報告指出斷裂的後十字韌帶可自行癒合或慢性後十字韌帶斷裂在磁震攝影檢查下,看似正常23

後十字韌帶功能不足的影響

單獨的後十字韌帶斷裂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仍受爭議。以往的研究指出,單獨的後十字韌帶斷裂即使不手術治療也沒什麼問題。 Parolie Bergfeld則認為維持完好的股四頭肌肌力與非手術治療的預後有關21。另外,也有研究指出慢性後十字韌帶功能不全會造成膝關節退化性病變及增加半月板破裂的機會5,8,13。最近的研究更指出,某些特定的因子將影響病人預後及決定是否需開刀。例如Inoue等人提出,腓腸肌肌力(gastrocnemius strength)及膝關節術前的退化情形,將影響功能及預後 ; 而後十字韌帶鬆弛程度、慢性損傷與否及股四頭肌則與預後無關。但必須提醒大家的是,後十字韌帶自行癒合的機會,其實才是影響預後的主因。最近一個磁震攝影的研究指出,急性後十字韌帶損傷後,有很高的比例會出現韌帶延長、聚集而有類似癒合的現象。而此部分癒合的過程,會阻止脛骨後移位的發生,而使得其功能性不再惡化。

後十字韌帶損傷的處理

        

治療方式主要取決於受傷的嚴重度(單一後十字韌帶或多韌帶的損傷)及受傷的時間(急性或慢性)。目前認為帶骨撕裂性後十字韌帶骨折(PCL avulsion fracture)在急性期手術治療可達到較好的預後。另外,合併多條韌帶的損傷,建議在受傷二週內建行手術,以維持正確的解剖位置及較好的功能9,17。而治療策略除了考慮受傷時間及嚴重度外,最終還要考慮病人本身的期望。

目前建議如下:第一、二級單獨的後十字韌帶損傷可使用保守治療6,8,11,17,21,24,26,包括保護性的負重(protected weight-bearing )及股四頭肌的復健,使急性後十字韌帶損傷的病人,可在受傷後2-4週重回運動場。但第三級的損傷,其預後則妾身不明,因為是否隱藏有後外側結構複合體的損傷將影響預後。目前建議將膝關節伸直固定2-4週,以降低後十字韌帶前外側束及外側結構複合體的張力,以利韌帶的癒合。加上藉由膕肌肌腱(hamstrings)的拉力及股骨受重力的引響,減少脛骨後移位的發生17,加上8週的復健治療,使其改善成第一、二級的損傷。

功能性的護具,對急性的後十字韌帶損傷患者有幫助(但對慢性者則無益處)。部分第三級損傷的患者在復健治療後,出現關節病變或不穩定時,則建議手術治療5,6

慢性第一、二級後十字韌帶單獨損傷的病人,可先接受保守治療。若持續出現膝關節腫痛等症狀才建議手術,但成效有限17。慢性第三級後十字韌帶損傷,若出現症狀時則建議手術治療,若合併有後外側結構複合體損傷者,則兩部分都要治療,才不會使手術失敗率增加。

當評估後十字韌帶損傷手術與否時,要特別注意病患膝關節是否有內翻變形或出現行走時動態性內翻。若有上述狀況,在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前應先做脛骨矯正手術,以矯正膝內翻變形及增加脛骨平台的後傾斜角度(posterior slop),以減少脛骨動態性的後移位(dynamic pos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 ) 。最後若病患出現嚴重的退化性病變,則不建議行後十字韌帶重建。

 

後十字韌帶重建的方法

手術方法有很多,並無單一標準化的手術方法可提供極佳治療效果。主要原因是單一後十字韌帶移植物無法同時提供膝關節彎曲及伸展兩種狀況下都應具備的穩度。目前的手術方法包括:單束後十字韌帶重建、雙束後十字韌帶重建及後十字韌帶鑲嵌技術(tibial inlay technique)

     單束後十字韌帶重建技術,是在脛骨的前內緣朝後十字韌帶在脛骨的附著點後側鑽一個脛骨隧道, 而股骨隧道則是取股骨內髁外側面的後十字韌帶前外側束的附著點。而移植物可用膕肌肌腱、膝蓋骨肌腱、阿基里氏腱等,本院於五、六年前已使用關節鏡自體膕肌肌腱移稙物之後十字韌帶重建技術,目前成效還不錯。但藉由脛骨隧道將移植物拉至股骨隧道內,而此移植物由脛骨後方進入膝關節內的銳角部分與後十字韌帶重建術後後期的鬆弛度有關。研究指出單束的後十字韌帶重建可改善症狀但仍殘留部分的後移位。

    雙束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則在股骨端鑽兩個隧道(接近正常後十字韌帶前外側束及後內側束在股骨端的位置),理論上這種重建方法可提供比較接近正常的膝關節屈曲及伸展功能3,4,16,18

    兩個個別的或分成兩束的單一移植物經由脛骨隧道分別拉至股骨的兩個不同隧道,各別固定在膝關節彎曲成90度時(前外側束移植物)及膝關節完全伸展的狀態(後內側束的移植物),以減少膝關節的後移位。

    後十字韌帶鑲嵌技術(tibial inlay technique)是經由膝關節後方將移植物直接固定在後十字韌帶脛骨後方的附著點19,而此移植物可與股骨內髁之間呈一直線,避免單一或雙束移植物由脛骨後方進入膝關節之銳角(sharp bend)所引起移植物鬆弛的問題。而Bergfeld等人更以實驗證明2後十字韌帶鑲嵌技術可使脛骨後移位減少,亦可降低移植物的衰敗(degradation)

    大部分後十字韌帶重建術後的復健計劃為完全伸展膝關節並固定四週,允評負重及訓練股四頭肌肌力。第十二週實施本體感覺訓練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度,膕肌肌力訓練會促使脛骨後移位,故延至術後四個月才實施,在術後第六個月可允許輕微的慢跑。

 

結論

    後十字韌帶損傷可因車禍或運動傷害而造成,藉由仔細的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來評估是否是單獨後十字韌帶或合併有其他韌帶神經血管的損傷,來決定不同的治療計劃。

帶骨撕裂性的後十字韌帶骨折建議手術治療,急性的第一、二級後十字韌帶損傷則建議先復健治療, 合併多條韌帶損傷或復健治療仍無效的單一後十字韌帶損傷才建議進行韌帶重建手術。目前的研究傾向使用較具正常膝關節生理特性的雙束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方式,未來的發展重點將是比較雙束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及後十字韌帶鑲嵌技術之間的優劣。

 

 

 

 

參考文獻:

 

 

1.          Abbott LC, Saunders JBN, Oost FC: Injuries to the ligaments of the knee join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44,26A:503-521

2.          Bergfeld JA,

McAllister DR
,
Parker RD
, et al: A biochemical comparison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m J Sports Med 2001,29:129-136

, , et al: A biochemical comparison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m J Sports Med 2001,29:129-136

 

3.          Chen C-H, Chen W-J, Shih C-H: Arthroscopic double-bundl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quadriceps tendon-patellar bone autograft. Arthroscopy 2000, 16:780-2

4.          Clancy WG, Bisson LJ: Double bundle technique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per Tech Sports Med 1999,7:110-117

5.          Clancy WG, Shelbourne KD, Zoellner GB, et al: Treatment of knee joint instability secondary to rupture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port of a new procedure.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3,65A:310-22

6.          Covey DC , Sapega AA: Injuries to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3, 75A:1376-1386

7.          Covey DC : Current concepts revies: injuries of the posterolateral corner of the knee.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1,83A:106-118

8.          Dandy DJ, Pusey RJ: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unrepaired tears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J Bone Joint Surg Br 1982,64B:92-4

9.          Fanelli GC, Edson CJ: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in trauma patients: Part II. Arthroscopy 1995, 11:526-9

10.      Fanelli GC, Giannotti BF, Edson CJ: Current concepts review: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rthroscopic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Arthroscopy 1994,10:673-688

11.      Fowler PJ, Messieh SS: Isolat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in athletes. Am J Sports Med 1987,15:553-7

12.      Fu FH, Harner CD, Johnson DL, Miller MD, et al: Biomechanics of knee ligaments: basic concep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3,75A:1716-1727

13.      Geissler WB, Whipple TL: Intraarticular abnormalities in association with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m J Sports Med 1993,21:846-9

14.      Green NE , Allen BL: Vascular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dislocation of the knee. J Bone Joint Surg Am1977, 59A:236-9

15.      Gross ML, Grover JS, Bassett LW,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clinical use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Am J Sports Med 1992,20:732-737

16.      Harner CD, Janaushek MA, Kanamori A, et al: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a double-bundle posterior cur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m J Sports Med 2000,28:144-151

17.      Harnnor DA, Hoher J: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m J Sports Med 1998,26:471-482

18.      Mannor DA, Shearn JT, Grood ES et al: Two-bundl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n in vitro analysis of graft placement and tension. Am J Sports Med 2000,28:833-45

19.      Meyers MH: Isolated avulsion of the tibial attachment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f the knee.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5,57A:669-672

20.      Miyasaka KC, Daniel DM: The incidence of knee ligament injurie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m J Knee Surg 1991,4:3-8

 

 

 

 

 

張貼在 未分類 | 發表留言